网站首页|部门概况|文科院系|研究平台|研究成果|科研项目|管理文件|学风建设|下载专区
学风建设
 政策文件 
 组织机构 
 学风动态 
 学术评价 
学术评价
您的位置: 网站首页>>学风建设>>学术评价>>正文
科学研究不能老是掀“锅盖”
刘博智 赵秀红  中国教育报

科研评价太讲绩效总想立竿见影,代表委员呼吁——

 

科学研究不能老是掀“锅盖”

 

“现在科研评价太讲绩效了,总想着能立刻见到成效。就像烧开水,不能老掀锅盖,越掀锅盖水越烧不开啊!”3月9日,记者在天津代表团见到全国人大代表、南开大学校长龚克。谈及科研评价,龚克说:“很多经费拨款、学术项目评选、学术资助,都是‘不见兔子不撒鹰’。”

“我们强调动态管理、强调绩效调节都没有错,但是一年一小评,三年一中评,有没有必要搞这么频繁?”龚克说,很多研究人员只能纷纷投奔那些能够立刻做出成果、转化为GDP的研究项目,“那些‘板凳要坐十年冷’的基础研究怎么办”?

全国人大代表、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林也发现了这个问题,“尤其是生命科学领域,跟踪性成果多,鲜有开创性和引领性成果”。

“我们不能老是跟在别人后面‘蹭热点’。”李林说,国外做出一个开创性成果,中国科学家紧随其后,论文一篇接一篇发,看似繁荣,实际上都是别人“嚼过的馒头”。

李林说,国家对基础研究投入不足,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低于预期。我国2016年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R&D(研究与开发)的5.15%左右,而主要创新型国家这一比例多在10%以上,甚至接近20%。

李林所在的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,过去都有博士生毕业要发表论文的要求,博士生们自然挑选最容易发论文的题目做。李林把这条硬杠杠取消了,鼓励博士生去攻克和挑战世界难题。

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这样的场景——在课题结题报告上,一位科学家自豪地说:“这个问题我尝试了,对不起,我没有解决。”

“现在的科研评价体制能不能允许科学家失败?”李林认为,只有建立起容错机制,重大突破才有可能产生。

但现实却是冷冰冰的。在科技界小组讨论会上,全国政协委员、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黄力讲述了一个实验室的故事。

“有一个实验室主任,因为评估排在末位,就跑到主管部门去问‘为什么要把我的实验室摘牌’,主管部门说‘因为你排在最后一位’,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理由。而就在那次评估的前一年,这个实验室还被评为‘优’。”黄力说,排名靠后的实验室,仅仅比优秀实验室少发了几篇论文。

龚克发现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亮点,“完善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”,他认为“这说明政府认识到这个问题,已经开始扭转了”。

“步子还可以再大一点。” 李林建议,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导的基础研究长效投入体系,解决财政投入结构性矛盾,改变“重物轻人”现象,形成鼓励创新、宽容失败的评价体系,让科学家能集中精力、沉下心来突破重大科研难题。(本报记者 刘博智 赵秀红)

关闭窗口

Copyright © 2013燕山大学社会科学处 All Rights Reserved   开发与技术支持: 燕山大学信息技术中心